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蔡磊的“最后一次创业”

蔡磊段睿夫妇

日期:2023年11月01日 09:4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佚名

生命中最重要也最艰难的一次“创业”开始了。
蔡磊把多年来在工作中积累的所有方法论用在救命这件事上。他开始从效率成本收益角度游说合作,撬动资源,和药企、投资人讲商业逻辑与市场前景,与科学家讨论科研转化和渐冻症药品研发的可能性。
“当你想要动员其他人时,不要一味地表达你需要什么,而是要强调你能为他提供什么”,这是蔡磊在社会上打拼这么多年深切领悟的道理。
他要利用已经实现的数据平台资源,使得药企能够在研发之后的变现路径变短、速度更快,患者得到药品的速度也更快,整个商业闭环高效完成,投资人也就更容易做出投资决策。
但完成这一切的前提是,先找到钱。这件他曾经擅长的事情,在这一次的“创业”中变得无比艰辛。曾经他主导的大小融资中,商业利益可计算、可预判,有绝对的说服力,但现在他要让别人相信的事,超出了商业逻辑本身。
经历了200多次融资路演的失败,他感到过绝望,但没有抱怨。“如果有一个99.5%的概率都会投资打水漂的基金,即便有收益,也在15年后,你会买吗?如果你自己都不会买,就没有资格指责别人。”
融资困难并没有阻止创业的进程,如果设立基金不行,那就改成慈善筹款。他想通过发起第二次“冰桶挑战”来进行募捐,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捐款的总额不到200万元,来自社会陌生人的捐款只有10多万。
“最难的时候,公司账面上只有7万块,但那时候,我还在想高薪聘请一个接班人。”蔡磊说。
2022年年初,蔡磊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刻,科研没有突破,资金困难,身体情况也不断下滑。他开始准备自己的身后事:写本书,找到合适的接班人,签署遗体和脑脊髓捐献,设立永续存在的基金以继续支撑科研事业……
2022年9月,蔡磊宣布自己将在逝世后捐献遗体,尤其是对渐冻症研究极为重要的大脑和脊髓组织,他认为这是面对疾病这个敌人“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行为。在目前表达相同意愿的病友中,有不少是蔡磊凭一己之力劝服的。
“国外的脑库标本相对多一些,亚洲人种与欧美人种有很大差异。中国有文化的原因,很少有人愿意捐献遗体,对于罕见病来说就更少了。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劝服10多位病人捐献非常关键。”樊东升介绍。
“为什么不捐?”蔡磊对大多数人不愿意捐献遗体感到失望,“这本来可以救治更多人的命。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救自己,谁还会来救你?”聊到关于劝服病友进行遗体捐献的事,他展现出少有的情绪波动。
“或许有些人并不在乎其他人的死活。”有人感叹。
“是的,他们并不在乎。”他把头扭向窗外,陷入沉默。
在蔡磊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完成渐冻症遗体和脑脊髓捐献的数字已经达到两位数。
2023年5月,蔡磊曾前往杭州的国家脑库参观,这里存放着捐献者的脑组织。后来和媒体聊起这次经历,他“罕有地爆出长达十几秒的呜咽”。他知道这些舍身奉献的人是谁,“是我让他们捐的……”
蔡磊发起第二次“冰桶挑战”,但公益募捐的效果并不理想。受访者供图
“我在做颠覆行业的创新”
“播放量过亿了。”蔡磊说。他与叶檀的对话的视频在全网获得了极高的关注。
在那场对话里,蔡磊透露了自己最近使用了一款药,目前初步展示出了一些成效。这是4年来在他身上第一次出现用药有效,“用药的第二天,腿部肌肉有明显的反应。”
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他经历过太多次失望。开发新药本就是极为复杂的事,许多药企投入巨额资金,花费多年时间,依然宣告失败的经历是业内常态。
这太慢了,蔡磊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推动药物管线,加速研发进程。他自己成立了一个30个人规模的科研小组,每天海量阅读相关文献,以穷举法寻找可能推动治疗的机会。
在这里,有不少和蔡磊一样选择向绝症宣战的人。
蔡磊的科研助理欧阳,今年6月从大厂辞职后,主动加入蔡磊的团队。统计学出身的她,正在尝试用AI和大数据的方式辅助科研,“因为爷爷奶奶在去年生病去世了,体验过家人躺在医院只能接受安排的那种感觉,所以想做点更有意义的事”。窗外万家灯火,她和今天刚刚加入的另一位大厂员工志愿者正在讨论,如何开发一个小程序,更便捷地统计患者数据信息。
蔡磊的另一位助理小高,自己的爱人身患渐冻症,他决定加入蔡磊团队时赶上疫情期间,为了防止交通受阻,买了辆自行车,在寒冬深夜骑行进京。
周末的办公室里,刚刚博士后毕业的小王穿越整个北京城,从海淀区赶到朝阳区,一坐就是一天,她母亲今年8月刚刚确诊渐冻症,她决定每个周末来这里看论文;在天津生活的周姐,也是渐冻症患者家属,法务出身的她,每个月都会来北京“出点力”。
蔡磊最近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名校生的求职信,这位医学生想要加入蔡磊的研究团队,在邮件里写道:“没有方向的奔跑是没有意义的,我感到自己需要为以后的努力寻找方向,我希望去到一个也许能够令我发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的地方,或者至少能够近距离感受有坚定的方向的人生是怎样绽放的。”
“蔡磊说服很多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转向研究渐冻症。”樊东升有过直观的感受,“每年12月会有一个国际年会,与会人员包括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以前去参加会议,很少看到中国科学家参加这个渐冻症相关的会议,现在越来越多了。”
曾经,与渐冻症病发机制相近的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因为病发人数更多,也因此更受科学界关注。“但渐冻症是神经退行疾病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其他疾病发病进程缓慢,研究进程更长,如果能够在发病期短暂的渐冻症上找到对的模型,对其他神经退行疾病来说,也更容易开发出新药。”樊东升解释道。
越来越多只出现在论文里的可能性,被迅速推进至临床实验。但蔡磊依然觉得不够快,验证一种药物的有效性最少需要两到三个月,他要用自己的办法改变行业逻辑。
颠覆行业逻辑的事情,蔡磊并不是第一次干。经常被提起的创新成果,是2013年他在京东带领团队开出了中国第一张“电子发票”,在此之前,电子发票甚至不在法律框架内。
2013年,在京东任职的蔡磊带领团队开出了中国第一张电子发票。李楚悦 摄
“有时候我会同时用三种药,如果都没效果,可以一起排除。如果出现效果,再缩小范围。”蔡磊给出一个近乎疯狂方法。这也给他带来不小的风险,“前两天还差点死了,用药之后上吐下泻,我们非常容易吸入呛咳导致肺炎死亡。”
“真正颠覆性的创新不都是冒巨大风险甚至生命危险吗?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或许刚上去就死了。”蔡磊为自己的逻辑找到参照。
他也恐惧死亡,但大多数时候,他凭意志力控制自己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刚确诊的6个月里,蔡磊长时间无法入睡,陷入抑郁,但他坚持不吃抗抑郁的药物,“那会让我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我就没有工作状态了”。
为攻克渐冻症“创业”之后,死亡的可能性变得更复杂。有人扬言要伤害他,“因为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有人威胁,为此我们已经搬了四次家了,抱歉,七次。”蔡磊说。
他不是没有产生过“老子不干了”的想法,“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找一堆人照顾我,延长自己的生命不好吗?我也有这样的能力。”但情绪很快被理性驱散。如果真的放弃了,甚至花时间去和这些人纠缠计较,“那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他陷入长久地沉默,再缓缓开口,“不说了,我不想说这些。”
办公室里,不断有人抱着电脑,拿着笔记本来找他,“蔡总”“蔡总”“蔡总”……有太多事需要决策、安排,这个被禁锢在躯体里的灵魂,没有太多时间愤怒、恐惧。
快到四十岁时,蔡磊才步入婚姻,见第二面时他就向妻子段睿求婚。“如果不是段老师收了我,我可能至今单身。”他自认不擅长与女性交往,看见喜欢的人会远远绕开,而年轻时因为父亲生病,家庭条件艰苦时,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享受爱情”。
蔡磊在婚后一年多确诊了渐冻症,儿子尚在襁褓之中。孩子4岁时,尚不能理解死亡,有一次说起“爸爸快死了”,他感到着急愤怒,“把他吼哭了”。他迫切地希望孩子快点长大,像他一样担当起责任,事后又觉得不忍,“这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太严苛了”。
如果有什么自己身上是最想让儿子继承的,他觉得是“乐观的精神和持续坚韧的奋斗”。


蔡磊、段睿夫妇。受访者供图
刚确诊时,蔡磊曾向段睿提出过离婚,不想拖累她,遭到了拒绝。此后,段睿逐渐放下了刚刚起步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他攻克渐冻症的事业中来。现在,在蔡磊科研创业团队的对门,另一间办公室里,是段睿带领的直播团队,一周五天直播带货,为科研团队筹集资金。
通常到下午,科研团队办公室对门的直播间就会变得热闹起来。
7点,蔡磊吃完晚饭,走到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办公室。妻子段睿主导的直播团队已经准备好即将开始的直播。蔡磊在段睿身旁坐下,一场长达三四个小时的直播即将开始。
直播的主意最早是段睿提出的。当蔡磊尝试过他所熟悉的诸多为推动科研筹集资金的方法都失效后,这个方案成为他“没办法的办法”。他对直播带货并没有太大兴趣。
但他为攻克渐冻症的科研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在电子商务和零售行业积累的资源和经验,让直播带货看起来相对更容易。
“我有自己的原则,我自己不拿一分钱,段睿也不拿一分钱,所有收入都用于科研。那也可以做直播。”蔡磊说。
直播结束后,蔡磊会回到对门的办公室再工作1个小时。接近零点时,“咔哒、咔哒”的脚踩鼠标点击声依然坚定地回荡在办公室,这个接近秒针走动频率声音,比时钟更响亮,覆盖了所有象征时间的声音。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103989c6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内容导航】
第1页:蔡磊创业 第2页:蔡磊段睿夫妇
| zhushanji |
评论: 蔡磊的“最后一次创业”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82) 热点(2564) 新闻(12802) 国际(5009) 娱乐(4194)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79) 音乐(2082) 民生(3467) 行业(222) 财经(1484) 股票(34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2)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3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70)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9) 社会(9623) 观点(997) 房产(1043) 汽车(252)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9) 展会(4) 数码(203) 足球(218) 体育(969) 教育(1323) 高校(1565) 法制(2048) 军事(549) 游戏(236) 美女(17546)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2)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61)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111)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