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全国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

日期:2023年11月20日 16:16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佚名


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

在济南,多位家长及老师向记者表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对家长和学生不做强制要求。

安全教育平台小程序

等待已久的叫停

“全国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太好了!终于取消打卡了!”11月19日,济南一年级家长林玮告诉记者,孩子幼儿园三年,家长被催着打了三年卡,非常烦恼,终于解脱了。

第一个叫停这种“形式主义打卡”的是福州市。

“福州通知说,以后会统一在学校组织安全教育,这样安排就很好,家长终于从这件事中解脱出来了。”林玮说,因为有朋友在福州,所以她对福州叫停的通知印象非常深刻。

今年10月30日,福州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学生或家长完成学习任务,严禁以口头、公示栏、微信等任何方式通报或公开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情况。

“我们从今年11月初起,就不再提醒家长打卡了。”近日,济南小学老师赵森向记者透露,目前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发通知给班主任,对家长学生不做强制要求。

“好像最近班级群里确实没有要求家长在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通知了,老师也没在群里催促了。”济南家长林玮高兴地告诉记者,她翻看班级群里的相关通知,发现老师最后一次在群里发通知是在11月初,此后就没再发过相关通知。

家长林玮感慨:“叫停强制打卡学习,减轻了家长和孩子负担,也减少了老师负担,是一件好事。”

记者从多位家长和老师提供的内部通知中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记者从济南某学校转发的一份通知中看到,“对中国教育学会的安全教育平台,重申自主、自愿的原则,切忌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再次重申,安全教育平台使用对学校不做考核,对家长学生不做强制。请一定转达给所有班主任、教师。”

福州作为近日首个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举动,赢得了全国很多家长的点赞,冲上了热搜。很快,全国多地也出现了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

11月16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消息,切实纠正“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强制注册账号、在班级群或家长群通报未完成学习人员名单、让家长代替孩子看视频并完成作业等现象,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月确定一次安全教育班会课,组织学生在校集中收看、学习、交流讨论。

11月15日,泉州市教育局在这份关于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在线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除“开学安全第一课”外,允许师生和学生家长有选择性地参加“平台”在线学习,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要求学生或家长完成在线学习任务。严禁以口头、公示栏、微信等任何方式通报或公开学生参与平台在线学习情况,严禁月末、期末集中突击组织在线学习,严禁教师或学生家长替代学生完成在线学习。

值得关注的是,泉州也发文强调,今后全市各地各校“平台”学习的情况,不再纳入年度全市学校安全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指标扣分项目。此外,泉州市教育局不再统一组织全市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不少家长感慨,困扰家长多年的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终于暂时落下帷幕。

被打卡“围困”的家长

“我家孩子的参与度为零,好几年都是家长在打卡。”张宁是济南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说起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任务,她一脸无奈:“孩子自己又没有手机和电脑,这种高频率的学习打卡又必须完成,很显然最终会变成家长的任务。”

“孩子们本来晚上写作业就够忙的了,哪有时间看这些?如果老师要求拍照,那很多孩子就会拿着手机点开视频做个样子,拍照发到班级群里交差。”在张宁看来,毕竟孩子要长期在学校就读,学校和老师安排的任务,家长也不敢不完成。这种打卡结果就是给家长增加负担,大家都知道是走形式,心照不宣,只要完成就行。

令张宁无奈的是,有学校还会要求家长在群里接龙,让老师督促家长孩子们及时完成任务。有时候完不成还要被老师点名,感觉像在群里被“通报”了。

“周一到周五,老师在群里催了两次,点名说还有两位家长没完成。”一年级家长宋芳告诉记者,“听说有的省市已经取消这种打卡了,济南也有部分学校叫停了,希望孩子所在学校也能尽快取消。”

在宋芳的印象中,近年来,家长像被“困”在了这种频繁的打卡中。她回忆说,近几年老师通知的任务中,安全教育平台的通知是最多、最急的。

有一次工作日,宋芳没看到群里的信息,错过了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老师先是在群里点名提醒,又专门打电话提醒她,请她尽快完成。当时是工作日,她正在开车赶着去忙工作的事情,无奈之下,她只好先找个地方停车,用手机完成了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再去忙工作的事情。

王琛的孩子今年刚从幼儿园毕业,她认为,安全教育平台学习的形式主义体现在“答题”环节上尤其明显。“幼儿园孩子年龄那么小,怎么可能独立完成?”王琛说,教育平台上的答题环节,动不动就要答5-10道题,甚至更多。

“我有时候也会带着孩子看一下安全小视频,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家长在机械地完成任务。”二年级家长宋美勤说,孩子幼儿园三年加小学一年,安全教育打卡基本都是她亲自完成的。

“她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还好一些,她朋友家两个孩子都上学,她还要完成两份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感觉像困在这种打卡机制中,很难摆脱,实在烦不胜烦。”宋美勤说。

来自老师的呼声

事实上,在家长抱怨的背后,一些老师也很无奈。

“我们老师也不喜欢这种课外打卡任务,也希望少一些形式主义的打卡,减轻老师的负担。”济南老师周晓梦表示,“人家家长上班也很忙,我们也不愿意催促家长。”令周晓梦印象深刻的是,有时有孩子没完成,老师下班后还要加班盯着督促提醒家长,家长态度不好,老师也很尴尬。

“这一切都是因为上级要考核,我们基层老师也没办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之所以成为了家长眼中的“形式主义”,是因为相关部门对学校考核,学校再对老师和班级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年底就可能影响学校和班级、老师评优,大家只能都重视起来,不敢大意。

家长王琛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她回忆说,今年暑假,孩子幼儿园毕业后,她发现原本早已“欢送”完毕业生,很少发通知的幼儿园家长群里,老师依然会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老师也需要休假、休息,可她竟然还要为已经毕业的孩子们安全教育平台打卡操心,实在是不容易。”

“我们现在的老师也很累,我们期盼能少一些课外任务,让老师回归课堂专心地教课,那种感觉是最幸福最轻松的。”周晓梦说,有时候老师总忙于一些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感觉上课反而成了一种奢侈。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对的并不是安全教育,而是反对形式和任务。很多人理解,安全教育平台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安全知识,保护孩子生命安全。

据报道,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安全教育平台。该平台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各地实践中,常常有家长或教师反映:“强制完成”“完成率纳入教师和学校评比”“学习内容超出学生实际知识水平”“都是家长在答题”等,甚至有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代打”名义,为家长提供有偿“打卡”服务。

“安全教育完全可以在学校统一完成,很多安全知识老师在学校已经讲过了,没必要让孩子和家长在家重复进行。”济南一位家长提出建议。

正如媒体在点评中所说,“层层压实责任”变成了“层层完成任务”,令人深思。如今,不少打着“家校共育”“双减政策”旗号的新措施,执行起来却变成了写材料、开会、签责任书这样的“纸上谈兵”,无形中给学生、家长和老师增加了压力。

针对这种现象,记者注意到,全国多地在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政策。

福州市不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完成学习任务,改为学校可以利用安全教育平台资源,统一在学校组织安全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福州市教育局还要求各地各校要抓好贯彻落实,落实情况纳入年底考评。各学校可将新要求传达至每位学生家长,请广大家长共同监督举报。对违反以上规定要求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属学校,将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

11月16日,成都当地开始开展安全教育平台使用的自查自纠,在11月20日以后,若仍然存在强制注册账号、在班级群或家长群通报未完成学习人员名单、让家长代替孩子看视频并完成作业等情况,家长可通过扫描市教育局开通的二维码或拨打电话进行反映。

在济南,部分学校转发的相关部门通知中也强调,安全教育平台使用自主、自愿的原则,切忌教育中的形式主义;需要家长配合的,要让家长理解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避免引发误解。安全教育平台使用对学校不做考核,对家长学生不做强制。

“学校里对孩子进行的安全教育很重要,会对孩子的一生都受益无穷。但是只有安全教育真正地从流于形式,变成孩子们心中忘不了的知识,孩子们才能平安出门,安全回家,一生走得更平稳更平安。”济南一位老师感慨,孩子平平安安,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心愿,希望这种心愿以更美好的形式去实现。

(为保护隐私,文中提到的家长、老师名字均为化名)

原标题:全国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背后:学习流于形式,加重家长负担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104489c2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全国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82) 热点(2563) 新闻(12800) 国际(5008) 娱乐(4191)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79) 音乐(2082) 民生(3466) 行业(221) 财经(1484) 股票(34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2)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3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70)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9) 社会(9623) 观点(997) 房产(1043) 汽车(251)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8) 展会(4) 数码(203) 足球(218) 体育(969) 教育(1321) 高校(1564) 法制(2048) 军事(549) 游戏(236) 美女(17538)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2)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57)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107)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