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多国宣布逐步解除防疫措施

日期:2022年02月24日 10:2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佚名


2月21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24日起将逐步取消英格兰地区一切防疫措施,包括感染者隔离措施。同日英国政府发布文件,将这一计划命名为:与新冠病毒一起生活(COVID-19 Response: Living with COVID-19),这使得英国将成为首个允许感染者照常上班、逛街和使用公交系统的欧洲国家。

与此同时,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也在逐渐放宽疫情防控措施,重开国门。

而这一举措也随即在学界引发广泛质疑。一些专家支持,“与毒共存”并不代表完全无视病毒,在现阶段这样做仍存在较高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会上表示,世界各地的新冠疫苗覆盖率和检测率差距很大,在疫情减轻的地方出现了“大流行已经过去的”错误认识。

“今年我们可以控制住这一大流行病——但我们浪费这个机会的风险更大。目前,有116个国家无法实现我们在今年年中之前为每个国家70%的人口接种疫苗的共同目标。”谭德塞说。

多国取消或放宽防疫措施,程度不同

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几乎回归了疫情前的“正常生活”。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丹麦于2月1日起就取消了几乎所有限制措施,无论室内和户外都不再实施“健康通行证”,也不再强制佩戴口罩,餐饮机构不再提前关门,政府还计划结束新冠疫苗接种。

英国是欧洲最早试图恢复疫情前生活的国家之一,从今年1月底便开始不再强制要求公众佩戴口罩,不再建议远程办公。去夜店或参加大型活动不再要求持有“健康通行证”。英国首相约翰逊于2月21日宣布了“与新冠共存”的新计划,英格兰将从24日起结束对新冠感染者的隔离要求,并将于4月1日结束新冠免费筛查(老年人口和易感染人群除外)。

法国计划到3月中旬取消现行大部分限制措施,包括在封闭公共空间不再强制佩戴口罩和解除“疫苗通行证”规定等。

欧洲以外,澳大利亚近日也在实施边境管控约两年后,首次重开国门,已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者皆可入境(西澳除外);以色列也将在3月1日重开国门,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只要PCR测试阴性皆可入境;新加坡近日也正着手进一步简化其针对国际旅行者的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计划,向更多国家开放。

也有一些国家选择渐进式解除限制:西班牙自2月10日起于全国范围内不再强制在户外佩戴口罩,只建议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但在封闭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系统仍强制佩戴。

意大利是欧洲在第一波疫情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2月11日以来,意大利不再强制在户外佩戴口罩,夜店面向持有“疫苗通行证”人员重新开放。2月初,中小学结束了远程教育。据意大利卫生部介绍,由于新冠住院患者数量下降,“卫生紧急状态不应延长到3月31日以后”。不过,5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的,将面临100欧元罚款。

欧洲另一些国家在放宽限制方面更加谨慎:德国目前的新冠病毒传播水平仍然很高,因此仍维持大多数限制措施,将在3月20日之前分三阶段解除限制。届时,引入“疫苗通行证”的场所将减少或取消,餐饮机构和酒店的营业限制也将取消,夜店将面向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新冠感染痊愈或新冠检测呈阴性人员重新开放,体育场馆和引入“疫苗通行证”的大型活动场所将以室内60%和户外75%的量规开放。

比利时虽然不再强制远程办公,但仍建议采取远程工作模式,不再要求夜店、酒吧、餐馆于午夜关门,不再强制12岁以下儿童在学校佩戴口罩。但卫生部门警告说,进入餐饮机构、表演和活动场所仍须持有新冠疫苗接种证明,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仍必须佩戴口罩,到3月将视情况进行调整。

此前采取最严格措施的欧洲国家之一奥地利计划从3月5日开始放宽现行的大多数限制措施。届时,餐饮机构、酒店、音乐会、体育场馆将取消“疫苗通行证”,宵禁措施也将被取消。此外,除公共交通系统、超市、药房和医院之外,在其它场所可以摘掉口罩。但首都维也纳将暂时维持更严格的限制。与意大利一样,18岁以上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口必须前往接种,否则将面临罚款。

专家对此意见不一

学界对于目前全球新冠大流行所处的阶段未达成共识。最乐观的看法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 )的研究团队1月19日在权威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刊发的模型预测——认为新冠大流行将在今年3月走向结束。

研究作者,IHEM主任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 Murray)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所说的“大流行结束”是指作为一种持续伴随人类已两年多的流行病,新冠病毒将继续存在,随着人们免疫力的下降和新变体的出现,仍会时不时死灰复燃,并可能在秋冬季加剧。但疫情将逐渐成为卫生系统管理的挑战,而不再是消耗整个社会的全面危机。当前社会和经济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可能即将结束。

默里的预测是基于以下依据:来自世界各国的数据表明,奥密克戎不仅传染力超强,无症状感染比例较之前的变体也要高得多,可能高达80-90% 。但是每个国家的感染检出率(infection detection rate)高低不一,最终检测出的确诊(cases)和实际感染(infections)人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一结论通过在不同国家进行的抗体检测(对既往感染者检测以确定是否对病毒产生了抗体)中也得到了验证。

模型显示,2021年11月底到2022年1月17日,在奥密克戎影响下,全球新冠感染人数增加了30多倍,但在此期间实际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仅增加了6倍。默里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感染检出率已从20%下降到5%,且大量国家和地区的检测能力瓶颈已无法跟上实际的感染增加速度。

研究发现,几乎在所有发生疫情的国家,从报告第一例奥密克戎病例到大幅激增再到最高峰,大约在20到25天左右,此后疫情开始下降。在今年1月17日,此轮奥密克戎疫情已在世卫组织五个区域的25个国家和美国的19个州达到了顶峰(并开始下降)。

IHME模型预测,到2月中旬,大多数国家将达到这一波疫情峰值。到3月底,全世界实际感染人数将达到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的最高峰——超过50%的人被感染——随之带来的群体自然免疫和疫苗接种形成的免疫屏障,将在之后一段时间内使得全球感染水平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直到能够突破免疫屏障的新变体出现。

而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14日表示,世界各地的新冠疫苗覆盖率和检测率差距很大,在疫情减轻的地方出现了“大流行已经过去的”错误认识。但与此同时,事实上其他国家的低疫苗覆盖率和低检测率正在为新变种的出现创造理想条件。

“今年我们可以控制住这一大流行病——但我们浪费这个机会的风险更大。目前,有116个国家无法实现我们在今年年中之前为每个国家70%的人口接种疫苗的共同目标。”谭德塞说。

而另一些科学家对于目前一些政府的大规模解除防疫措施政策保持谨慎态度。

就在英国新计划颁布的同一日,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发表的观点文章认为,英国政府取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不可理喻,并批评了政府“完全躺平”的决定。

文章也同意谭德塞所说的,“就像奥密克戎子变体BA.2那样,新变体会不断出现,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大流行)趋势会很快停止。相反,我们很可能会继续看到新的毒株出现并造成感染。”

近日发表的一些研究也显示,目前仍不可对奥密克戎的毒性过分乐观,认为它是温和的。世卫组织2月22日的最新通告称,根据其专家小组对BA.2的传播、严重程度、再感染、诊断、治疗和影响的现有数据分析,BA.2应继续被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变体。

为何还不能彻底躺平?

这并不是英国等国家第一次解除防疫管控措施。早在2021年夏天,英国政府就曾声称要把新冠当作“普通流感”看待。解除了“密接者隔离”和“佩戴口罩”令。紧随其后的丹麦,于去年9月也陆续取消疫情防控限制,称“新冠病毒”已不再是威胁。

刚解封后,两个国家疫情都还算稳定。但去年11月底的奥密克戎疫情发生后,英国、丹麦纷纷叫停“试验”。2021年底,英国宣布英格兰地区民众在公共场合必须恢复戴口罩,而丹麦则重新引入“新冠护照”。

目前在医学界,长期来看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消失已成为共识,争论点无非在于如何与病毒共存?何时共存?共存到什么程度?此次英国政府直接选择了完全放弃所有防监控措施,“用力过猛”以至于引来许多专家的批评。

21日,由一些英国医生和科学家发布的联名公开信,对政府提出警告称:几乎可以肯定,解除防疫措施会增加病毒传播,同时不利于对新冠病毒变异株进行科学的监测和分析。 信中称,据估计,取消所有的防疫方式,相当于增加约25%至80%的病毒传播力。目前已有3000余名学界人士在公开信上签名。

这些专家表示,没有理由认定未来所有的新变异株都是温和的,较高的流行率会为病毒进化提供更多机会。如果不遏制,个人疾病和医疗保健系统负担将持续存在。

同时,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也进一步提示人们不该低估病毒的威力。

2月7日,《自然-医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同时康复后1年内也可能持续受到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影响;

英格兰首席医学官克里斯·惠蒂(Chris Whitty)教授的话或许更能够代表此刻一些政府和卫生专家之间微妙的看法差异:“解除限制应是一段时间内逐渐、稳定的变化,而不是突然一切都停止。展望未来几周,我们仍然有很高的感染率,我敦促人们遵循公共卫生建议。这也正是政府的立场,即如果人们感染了病毒,他们仍然应该努力防止感染其他人,这意味着自我隔离。”他说。

原标题:多国宣布逐步解除防疫措施,专家警告称“躺平”仍为时过早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88666c8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多国宣布逐步解除防疫措施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79) 热点(2561) 新闻(12788) 国际(5002) 娱乐(4187)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376) 音乐(2082) 民生(3465) 行业(217) 财经(1482) 股票(34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2)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8)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35)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64)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9) 社会(9616) 观点(995) 房产(1043) 汽车(249)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8) 展会(4) 数码(203) 足球(217) 体育(969) 教育(1321) 高校(1563) 法制(2042) 军事(548) 游戏(236) 美女(17496)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2)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44)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86)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